對人類而言的問題行為
所謂狗狗的「問題行為」,指的是對人類而言造成困擾、讓人類感到不愉快的行為才叫做問題行為,其中也有因為狗狗本身的腦部或神經系統發生疾病而導致的行為異常。
狗狗常見的問題行為包括對著人類或其他動物發出低吼或撕咬等攻擊行為、在室內隨地大小便的如廁問題、咬壞家裡的家具或物品的破壞行為、經常大聲狂吠的亂叫問題等。不過這些行為是否構成問題,其實要視飼主家庭的生活環境、家庭組織及家人的想法而定,即使是很明顯的異常行為,若飼主及家人根本就不在意,那就不算是問題行為。而超小型犬所製造的問題行為則因為大部分都不太嚴重,因此也有不少飼主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些常見的行為問題,其實對狗狗而言幾乎都屬於正常行為,只因飼主本身感到困擾或給其他人添麻煩,才被認定是問題。
嚴重的行為問題幾乎都發生在狗狗一歲以後,它們不但會在人狗之間造成衝突,破壞家人與愛犬之間的感情,甚至還有飼主因此而無法再飼養下去,而做出棄養或安樂死的決定,由此可知這種問題有多麼嚴重。
【攻擊行為】
狗狗的問題行為中,最讓飼主感到困擾而經常求助於獸醫師或行為專家的,就是攻擊行為。牠們在攻擊之前,會經過「低吼->齜牙咧嘴->咬」三個階段,以下是幾種一般家犬可能會出現的攻擊行為:
– 支配性攻擊
生活在家中的狗狗,通常是在認為家中成員的地位比自己還高的情況下,以服從的態度和家人共同生活。服從是基於對家人的信賴與安心感而建立的,當狗狗無法信賴飼主、無法從家人得到安心感時,狗狗可能會認為自己的地位比家人還高,於是當飼主或家中成員做出某些被狗狗認定是在挑戰自己的行為時,例如把手伸向狗狗叼在嘴裡的東西、在狗狗進食時靠近牠或碰觸牠的狗碗、想把狗狗從沙發或床上趕下來、或是伸手想要撫摸狗狗頭部的時候,狗狗就有可能出現攻擊性的行為。
會誘發狗狗出現支配性攻擊的起因形形色色,幾乎每一個案例都不一樣。有的狗狗只要不摸牠的頭就不會出現任何攻擊行為,有的狗狗則看什麼動作都不順眼,一不高興就張口咬人,攻擊的對象有可能是鎖定家中的某個人,或是誰都有可能遭殃。久而久之,就演變成沒有一個家中成員敢觸碰狗狗這種嚴重的事態。支配性攻擊最容易出現在1~2歲的雄犬,目前也已確定狗狗在9~12月齡左右,發生支配性攻擊的機率會急劇增加,不過其實在狗狗迎接性成熟期的6月齡時,幾乎都已經出現支配性攻擊的徵兆。
– 領域性攻擊
當有陌生人或陌生犬隻接近狗狗視為自己勢力範圍的領域(也就夠夠居住的房子或庭院)時,狗狗會對對方發出激烈的吠叫、低吼或齜牙咧嘴等攻擊性的行為,就是所謂的領域性攻擊。
因恐懼而引起的攻擊
每一隻狗狗害怕的都行都不一樣,當狗狗面對牠恐懼的對象卻又無路可逃時,狗狗除了會出現低吼、吠叫等行為之外,經常還會同時出現畏縮、耳朵後躺、尾巴夾在後腿中間等恐懼反應,當牠們真的被逼到走投無路時,就有可能出現咬人行為。
– 疼痛造成的防禦性攻擊
當狗狗因生病、受傷而感到疼痛,或是身上有慢性疼痛的現象時,可能會因為排斥他人的碰觸而出現咬人等攻擊行為。
嬉戲式攻擊
幼犬或一歲以下的年輕狗狗經常出現的行為,牠們會對著遊戲對象發出低吼或輕咬,覺得那是一種玩遊戲的方式。但若是早期就離開母親或兄弟姊妹、社會化不足的狗狗,會因為沒有好好體驗過與幼犬同伴玩耍的過程,導致牠們不知道控制自己的力道而用力啃咬。
【如廁問題】
如廁問題:如廁問題指的是狗狗在做為廁所以外的地方排尿或排便,常見的如廁問題包括以下數種
– 服從性的排尿
幼犬或年輕狗狗經常可以見到的正常排尿行為。在家人靠近時,做出翻倒等服從姿勢的同時排出少量尿液。
– 興奮性的排尿
同樣也是幼犬或年輕狗狗經常可以見到的排尿行為,在興奮的同時以站立的姿勢排出少量尿液。
– 用尿液標示地盤
性成熟期之後的雄犬會經常對著柱子或牆壁排除少量尿液。
– 恐懼造成的排尿
因強烈而突然的恐懼感而排尿。
– 因分離焦慮而排尿
狗狗因為被單獨留在家中而感到焦慮不安時的排尿。
– 如廁訓練失敗
狗狗沒有養成在固定場所排泄的習慣,因此在家中隨意大小便。
排泄行為是由自律神經所控制的,因此很容易受到恐懼、不安、興奮等情緒的影響。狗狗會經常在錯誤(對飼主而言)的時間或地點排尿,有可能是受到與意志無關的某個條件影響而養成的習慣。
如果飼主只因為發現狗狗沒有在正確的地方上廁所就大聲責罵,不理會這個行為發生的原因與背景,只會讓狗狗的如廁問題更加惡化。當飼主對著面前剛排尿完的狗狗大聲呵斥時,狗狗只會覺得牠是因為排泄這個行為本身才被責罵,而不會知道牠是因為沒在固定的廁所尿尿而被罵。而若是在離排尿已有一段時間後再去責罵狗狗,狗狗更是不知道自己被罵的原因,結果只造成狗狗更加恐懼與不安而已。
【亂叫問題】
「亂叫」指的是狗狗狂吠不已,不知何時才會結束,讓人覺得煩躁又莫名其妙的行為,並非行為學上的用語。
引發狗狗狂吠不已的原因非常多,諸如門鈴聲、平交道的警示音,電視或手機發出的聲音或鈴聲、想要引起家人注意的吠叫、陌生人通過自家門口、狗狗被單獨留在家裡的分離焦慮等與狗狗生活的環境和家庭有關的原因。若要矯正狗狗亂叫的問題,必須先找出引發牠一直吠叫的原因,並通過改變環境和行為教育等方法,降低狗狗想要吠叫的衝動。每一個案例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若沒有訂出適當的對策,很可能無法矯正這個行為。若狗狗亂叫的問題太過嚴重,則必須接受行為專家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是居住在公寓或大廈的狗狗,亂叫的問題可能更加嚴重,若處理不當還可能造成問題惡化。而犬種的選擇雖然也很重要,但即使是幾乎不太會吠叫的犬種,也會因為後天因素的影響而發生吠叫的問題,因此狗狗所處的環境極為重要。
【恐懼與恐懼症】
狗狗有時候對人類或物體會感到恐懼,當牠們極度害怕時,有時甚至會出現攻擊行為。
恐懼感強烈的狗狗,可能是因為幼犬時期的社會化不足,使牠們對陌生的人類、物體或聲音感到恐懼。所謂的恐懼症,是狗狗針對某種特定刺激出現強烈恐懼反應的行為問題。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狗狗對於打雷或放煙火時突然傳來的巨大聲響感到害怕的聲音恐懼症。
犬隻的恐懼症可利用心理學上的「系統減敏法」來加以治療。簡單地說就是就是在不引起病患恐懼的情況下,讓病患持續接觸較弱的刺激,若牠能維持不害怕的狀態,則再增加刺激的強度,直到能忍受之前會引起牠恐懼感的刺激為止,原理就是讓病患去習慣那項刺激。
對於害怕雷聲的狗狗,飼主可先準備錄製有雷聲的CD,一開始先以極小的音量放給狗狗聽,並給予狗狗獎勵(給牠愛吃的零食),再以同樣方法漸漸提高音量讓狗狗習慣雷聲。
雖然系統減敏法在操作順利的情況下會有極佳的效果,但其中有很多細節是飼主必須要多加注意的,同時還必須分階段地操作,否則很可能只因為給予獎勵的時機稍有不對就造成反效果。
【騎乘行為】
狗狗緊緊抱住人類的大腿或手臂,做出擺動腰部等類似交配的動作,也是會出現在養狗家庭中的行為問題。若狗狗是大型犬,有時還會因為狗狗力氣太大而造成傷害疼痛,或是被狗狗撲倒。
騎乘行為雖然主要發生在雄犬,但雌犬也會有這種問題。雖然大部分的飼主都會覺得這個動作很羞恥,但其實在狗狗的幼犬時期偶爾也會看到狗狗們在彼此玩耍時出現騎乘行為,這種行為不一定與性有關,有時是一種支配行為的表現。面對這種行為,飼主應該要冷靜且若無其事地避開狗狗不理牠,就可以阻止狗狗做出這種行為了。
【過度興奮】
狗狗在有人進到家裡時興奮地狂搖尾巴,迅速地衝到人的面前再猛然撲到人的身上,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景象,問題是當狗狗屬於中大型犬時,有時可能會把人撲倒甚至受傷。或是狗狗在散步的時候猛拉牽繩,牽繩鬆脫就完全不聽飼主的制止一路飛奔遠去。還有很多狗狗興奮難以制止的狀況,都屬於狗狗過度興奮所造成的行為問題之一。由於這些行為在家人眼中看起來都像是狗狗非常高興、開心的樣子,因此會被認為是一種「興奮」的表現。
由於興奮有可能會轉變成攻擊行為,因此飼主必須要懂得分辨狗狗興奮時的訊號,並暸解每個訊號代表的意義。以搖尾巴來說,尾巴搖動的速度和尾巴的位置都代表狗狗不一樣的情緒。而家人回到家裡時狗狗的熱烈歡迎,也是一種過度興奮。
由於興奮這種情緖表現,有時一越過某個界線就會變成完全聽不進飼主聲音的高亢狀態,或甚至轉變成攻撃狀態,要判斷狗狗是否在正常的興奮狀態,其實並不容易。
人類或動物在過度興奮時,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系統會非常活躍,像是不斷的流汗,呼吸變快等都是交感神經作用下的反應,不受自我意志的控制。身為狗狗的家人,必須確實學習如何控制狗狗的興奮程度,以免發生行為問題。
【重復行為與強迫行為】
狗狗的「重複行為」或「強迫行為」,是一種行為發生異常的行為問題。
重復行為指的是狗狗以難以想象的次數不斷用相同模式重複某種特定行為的異常行為,可能是因為腦部或神經系統的疾病或外傷所導致。有些重復行為則原因不明,即時進行檢查也檢查不出異常狀況。
強迫行為則是指動物在某些情况下,會突兀地開始某種非必要的行為且不斷地持續進行。當這種行鳥妨礙到正常行為時·就屬於異常狀態。
這一類的行為若沒有造成疾病或實際傷害,有時也可以忽略不管,但若是會傷害到自己身體的自殘行為,就必須進行行為治療。
【食糞丶異食癖】
在幼犬或雌犬身上經常可以見到食糞這種行為,雌犬在哺育幼犬時會吃掉幼犬的冀便幼犬則不論是哪種性別都有可能會將冀便吃掉,但隨著長大這種行為會逐渐地消失。由於食糞行為也會出現在野狼這一類的野生犬科動物,因此並不一定是異常行為。
家犬會出現食糞的行為,有時是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因為牠學習到只要自己一吃糞便就會引起家人的大驚小怪和關心,於是養成吃糞便的習慣。另一個原因則可能是糞便本身带有狗狗愛吃的味道。
異食癖是指狗狗喜歡把食物以外的東西吞下去,大部分是石頭、毛巾、襪子、球、塑料或橡膠製品,以及其他千奇百怪的東西。狗狗會出現異食癖大多是因為牠們在幼犬或少年時期社會化不足所致。